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九届交通科技大赛赛果及交流会的点滴

发布日期:2014-06-17   浏览量:

本网讯 2014年5月25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NACTranS)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闭幕。在js555888金沙老品牌(以下简称我院)臧晓冬教授的指导下,金沙官网《基于安卓系统的多功能交通调查平台》(以下简称“安卓”组)和《基于视频检测的行人过街安全保障设施》(以下简称“安全”组)两项作品均获得全国三等奖。

2014年6月12日上午,由我院负责的交通科技大赛交流会在文清110顺利举办,此次会议的主要对象为我院交通工程专业11级、12级及13级的同学们。出席本次交流会的老师分别有我院党委副书记邓思清老师、学工办沈如江老师及交通工程专业的臧晓冬教授、郭香妍老师和龚华炜老师。

交流会伊始,由来自交通工程121班的主持人罗媛简单介绍本次交通科技大赛交流会的来源、交通科技大赛的背景、决赛结果、参赛项目以及参赛组员。随后,由两个项目的组员分别上台介绍项目内容、分享参赛心得和体会。“安卓”组来自交通121班的李昇圳同学与大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组队、立项的过程,“安全”组来自交通111班的谈进舟同学则强调了团队对于一个项目的重要性,其他组员也就相关话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最后,交流会在臧晓冬教授与邓思清老师的谆谆寄语下完满地落下了帷幕。

我们不妨来听听他们在哈尔滨的决赛现场回来以后各自的新想法。

关于立项

这次比赛我也认识了一些其他学校的参赛代表,他们真的很聪明,从很多角度来剖析交通安全问题,也用各种高端技术来实现交通管理与安全我不能很了解他们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但是我总觉得他们是喜欢交通工程的,至少对交通工程的态度让我敬佩。

——交通工程111 李浪威

切入点需要更细。常见的交通问题有很多,其实你想到的问题有很多人都想到,可能会有很多雷同的项目,这时候就需要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更深入地研究。例如有个获奖作品是武汉科技大学的基于视觉暂留原理的夜间会车防眩目系统设计,研究的切入点非常新颖。与此同时,学科也会有交叉在这次大赛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学校的队伍组成都是不同学科的,并且学科跨度很大,与其他学科的人交流,或者合作,会有产生更多火花,各个专业的人发挥各自的长处,更有利于增加队伍的竞争力。

——交通工程121 周嘉琪

“放眼一看,大赛专业范围居然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物流等专业,同时涵盖了土木工程(道路与铁建方向)、管理学(交通运输相关)等多个学科领域!”

——交通工程131 李炯华

关于大赛

第二天看完人家作品的答辩后,被参赛的作品他们的演讲他们的团队深深折服,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是可以真正投入使用的,是可以为交通事业做贡献的。

——交通工程131 谢权龙

关于团队

团结并分工合理的团队很少人是真的完全万能的,即使是一个全能的人也很难独自一人完成庞大的研究工作,我们需要团队的合作,同学们必须要有这种意识,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与贡献,一旦有谁脱离这个团队了团队的目标和人物就会受到影响,我们一定要有这种合作的意识。

——交通工程101 唐国军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很薄弱,于是才会有团队的结合。在这种研究性项目中,必须有一个很清楚整个项目所有概况、步骤的负责人,其次要有辅助完成项目的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并且有对项目的激情。

——交通工程121 毕竞文

关于实践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再华丽的陈诉,都不及一次实践来得有力。看到别人项目的各种实物模型,恰是我们最欠缺的理论依据。

——交通工程121 毕竞文

关于心得

外面的世界很大,牛B的人有许多,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多多看看世界,同时也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交通工程131 李炯华

“通过这类比赛,不仅是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极大锻炼,甚至会上升到更高的阶层,但通往荣誉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想知道草莓是什么味道的,那就全心全意投入其中一旦这个时期过了,你再想有这样的锻炼也就是我们进入社会之后了,学校里的锻炼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不需要为此付出太多的代价,只是需要我们全心全意的投入,花点时间和真诚的心就行;但进入社会之后的实践,一旦出差错了,我们将可能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交通工程101 唐国军

后记:

    不仅仅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同学才能去参加这样的比赛,也不只是只有这样的比赛供我们参加。历练的方法有很多,实习是一种,参加比赛也是一种。一次好的比赛经历,不仅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人生阅历。大学四年,有的人选择虚度光阴,有的人选择丰富阅历,你呢?

 

(编辑:交工111 许宜中)

 

]]>